
Somebody Feed Phil:Phil Rosenthal 魅力全球大解析
Share
《Somebody Feed Phil》主持人兼《Everybody Loves Raymond》創作者僅憑開朗幽默就成為全球巨星。這就足夠了。
當 Phil Rosenthal——Netflix 美食與旅遊節目《Somebody Feed Phil》的主持人,以及長壽情境喜劇《Everybody Loves Raymond》的創作者——去年開始巡迴演出並場場售罄時,最感到驚訝的人就是 Ray Romano。
Mr. Romano,這部情境喜劇的主演,出現在長島派拉蒙音樂廳,原本期待在問答環節為粉絲帶來熱烈氣氛並協助回答問題。但他說,沒有人想問他問題;大家只想告訴 Phil 他們在里斯本或納許維爾最喜歡的餐廳。
「這怎麼發生的?」這位演員上週在電話中問我。「我做單口喜劇已經 30 年了。他跑去波蘭吃肉排,就能在全世界把劇院賣到滿?」
當 Phil Rosenthal——Netflix 美食與旅遊節目《Somebody Feed Phil》的主持人,以及歷久不衰的情境喜劇《Everybody Loves Raymond》的創作者——去年開始巡迴演出並場場售罄時,沒有誰比 Ray Romano 更驚訝。
Mr. Romano,這部情境喜劇的主演,出現在長島派拉蒙音樂廳,原本期待在問答環節為粉絲帶來熱烈氣氛並協助回答問題。但他說,沒有人想問他問題;大家只想告訴 Phil 他們在里斯本或納許維爾最喜歡的餐廳。
「這怎麼發生的?」這位演員上週在電話中問我。「我做單口喜劇已經 30 年了。他跑去波蘭吃肉排,就能在全世界把劇院賣到滿?」
電視上的「沙發旅行」節目從不缺乏:在 Hulu、Amazon Prime、National Geographic 與 Food Network 上層出不窮,更不用提如洪水般的社群媒體。然而,Mr. Rosenthal 卻設法突破重圍,成為全球巨星。
他的節目第 8 季於 6 月 18 日上線,使其成為 Netflix 史上播映最久的非劇本節目之一。8 月,他將展開北美巡迴,第二本食譜《Phil’s Favorites》也將於 11 月出版;他的第一本書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
去年 Mr. Rosenthal 的現場演出不僅在紐約與洛杉磯售罄,還在格拉斯哥、布魯塞爾、都柏林與澳洲墨爾本熱賣一空。沒有烹飪示範,也沒有精煉的五分鐘脫口秀,只有他本人。
魅力何在?「我知道一定不是因為我的外表,」他本月在曼哈頓 92 街 Y 的新季度搶先看片會上說。
他身材高瘦,動作俐落、眼神閃亮,給人感覺就像每個人最喜歡的叔叔——那個會把硬幣從鼻子裡變走的搞笑叔叔。或許該說是曾祖叔叔,畢竟他今年 65 歲。
在 92 街 Y 觀眾看完一集以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為背景的節目後,當帷幕卡住、Mr. Rosenthal 用抓撓般的動作鑽上舞台時,全場尖叫歡呼。
他點名一位 11 歲的男孩 Nathan,Nathan 問他最喜歡的食物是什麼。
「烤雞,」他回答。「你知道附近哪裡有好吃的烤雞嗎?」Nathan 像定格般站住。我們全場屏息一拍、兩拍。接著他說:「如果聽得到就眨眨眼,Nathan。」眾人大笑,Nathan 與 Phil 於是開始聊起雞塊。
兩位死忠粉絲 Andrew Santis 與其母 Zoaila 特地從皇后區法拉盛趕來,只為親眼見 Mr. Rosenthal。移民紐約已 40 年的 Ms. Santis 說:「感覺我們已經和他相處很久了。你看得出來,不論走到哪裡,他真的熱愛當地的食物與人們。」
在訪談中,主廚、喜劇演員與粉絲都一致表示,他在鏡頭前展現的熱情與親和力完全真實無偽。
位於紐約州威徹斯特郡、將料理與農業視為正事的餐廳 Blue Hill at Stone Barns 主廚 Dan Barber 說:「玩笑之下,是對各種樣貌食物的深沉愛意。很少人能同時駕馭白桌布餐廳與 Katz’s Deli。」
Mr. Rosenthal 與最著名的前輩 Anthony Bourdain 形成陽光對照;後者的冒險總帶點陰鬱氣息。Bourdain 探索越南的殖民遺緒、沿剛果河而下,但你不會看到他咬下鯡魚或 arepa 後開心跳舞。
Bourdain 於 2018 年辭世後,Mr. Rosenthal 既幸運又精明地延攬了其製作公司 Zero Point Zero,這也解釋了《Somebody Feed Phil》畫面與考證的高質量。與 Bourdain 節目一樣,它尊重文化、食物及生產者——但對其他幾乎所有事都嬉鬧以對。
Mr. Rosenthal 會拿擔任節目統籌的兄長 Richard 開玩笑;與芬蘭總理鬥嘴;也隨時願意穿上太陽劇團服裝或追著雞跑。每集結尾,他邀請所有參與拍攝的廚師、起司職人、漁夫等人共進晚餐,接著往往來杯巧克力蛋奶汽——他少數會做的東西之一。(他食譜書中的菜單皆由廚師提供。)
8 月,他將與主廚 Nancy Silverton 在洛杉磯 Larchmont Village 開設一家餐館,名為 Max and Helen’s,以 2021 與 2019 逝世的雙親命名。Mr. Rosenthal 與結縭 35 年的演員妻子 Monica Horan 住在附近,育有已成年的 Lily 與 Ben。
Mr. Rosenthal 以開朗著稱,但最近某天早晨狀態並不如此。我在曼哈頓 Carlyle 飯店與他共進早餐時,他因前一晚為餐館菜單輾轉難眠而顯得疲憊。他說,他與 Ms. Silverton 已定出完美的 patty melt,於是她建議不必再供應漢堡。
「你能想像一家餐館沒有漢堡嗎?」他提高聲量、瞪大眼睛說。「太瘋狂了!」
Ms. Silverton 在訪談中解釋,從她的專業判斷來看,廚房太小,無法同時做兩種。但她還是讓步了。
依 Mr. Rosenthal 的說法,他對食物的熱愛不是在家裡,而是在速食餐館中萌芽。
在《Everybody Loves Raymond》中,他把猶太裔美國背景的許多細節轉移到義裔角色 Ray Barone 身上——包括他母親糟糕的廚藝,作為笑點呈現。
但背景比這更複雜。他的雙親童年都在納粹德國度過。Max 一家在 1938 年「水晶之夜」後立即逃往美國;Helen 則留下,直至她與母親被送往法國西南部的 Gurs 集中營。作為難民,他們 1941 年前往美國途中,船隻被改道至古巴,在那裡等待兩年才獲准入境。
似乎那已足夠驚險一生:Mr. Rosenthal 說,他在紐約市北部中產郊區 New City 成長時,父母並不在意開拓視野或味覺。
他回憶,母親做的菜淡而無味,直到就讀 Hofstra University 本科時才第一次嚐到大蒜。父親只在乎一道菜:炒蛋。(真的——他墓碑上刻著「我的蛋鬆嗎?」)但起司漢堡與蛋奶汽等零嘴,讓他對世上可能存在的美味充滿好奇。
1980 年代,他在紐約市身為懷抱夢想的演員,省吃儉用數月,只為到 Lutèce 與 Quilted Giraffe 等高檔餐廳吃一頓。之後他搬到洛杉磯,從幕前轉至寫作,最終獲得能在世界各地享用美食的成功。
《Raymond》於 2005 年完結後,Mr. Rosenthal 花了十年嘗試再推出情境喜劇,但令他驚訝的是,「沒人要。」於是他開始更多旅行,並與 Ms. Silverton、主廚 Thomas Keller 以及已於 2018 年逝世的《Los Angeles Times》餐飲評論家 Jonathan Gold 等美食專家相處。
Mr. Rosenthal 說,以同等熱情讚頌塔可餐車與白桌布餐廳的 Mr. Gold,曾給他一句話,至今仍為《Somebody Feed Phil》這類節目的宏大目標點亮方向。
Mr. Rosenthal 說:「他說,他試圖透過讓世界看到別人吃什麼,讓我們對鄰居少一點畏懼。」
2014 年,他說服 PBS 製作該節目,並於 2018 年轉至 Netflix。
Mr. Romano 與他在《Everybody Loves Raymond》中的角色一樣,多年來拒絕出國。Mr. Rosenthal 透過撰寫一系列以義大利為背景的集數迫使他成行。
Mr. Romano 說:「我不覺得自己需要挑戰。但咬下第一口披薩時,整個世界都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