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止人生困難模式:4大簡易習慣快速即時全面提升執行效能力
Share
一些簡單的調整能夠強化執行功能
重點
-
透過調整生活中的特定因素與習慣,可使執行功能更容易運作。
-
缺水與其他身體需求會削弱執行功能與認知表現。
-
規劃工作地點並避免干擾,有助於提升專注力。
我平常不太玩電玩,但我超愛 Guitar Hero。(事實上,我就是打扮成角色 Judy Nails 時認識我先生的。)然而,我完全不擅長 Guitar Hero 的困難模式——觀眾對我噓聲四起,整支樂團輸得很慘,一點也不好玩。挑戰過頭反而讓我無法成長,所以我最後乾脆避開那個模式。
現實生活中的「難度等級」以及影響執行功能的因素往往不那麼明顯:餓著肚子去採買雜貨、筋疲力盡時讀教科書、邊寫重要電郵邊放最愛的影集…… 這些都是把人生遊戲開到困難模式的例子。
有些事情確實會讓執行功能更難啟動和成長,這些因素會削弱專注、降低自我調節,甚至讓思考變得近乎不可能。當我們忽視或沒注意到那些其實可避免的挑戰時,就等於自選困難模式。
以下幾項常見因素,會讓執行功能變得格外棘手,並附上對策:
補水
2018 年的一項研究指出,受試者缺水時,在測試認知彈性(屬於執行功能)時錯誤率多出 12%,但再度補水後就恢復到基線水準(Wittbrodt, 2018)。在繼續閱讀之前,先去喝杯水吧!
工作與專注的環境
商業空間會刻意設計來影響我們的行為(Athens, 2009)。例如餐廳的色彩、座椅舒適度、字體、照明與視覺元素,都會影響你點多少、對體驗的評價,甚至停留時間。(沒錯,那些硬椅子就是為了讓你快點離開,好騰出位置。)既然企業願砸錢找專家設計環境來影響大腦與選擇,可見環境對執行功能的「遊戲難度」影響甚鉅。
簡單的環境調整方式,就是讓空間與你對大腦的要求相匹配。想打掃時,可以放自己喜歡的節奏明快音樂;要專心付帳單,或許需要柔和甚至無聲的環境,最好還能換到安靜角落。也可考慮到其他人正做相似活動的地方,「身體雙重(body doubling)」效應會利用大腦與周遭同步的傾向,讓許多學生更易進入專注狀態。
忽視身體需求
身體與大腦持續溝通,飢餓、疲勞或久坐等身體狀況,都可能讓執行功能脫軌。除了缺水會影響認知與執行功能,睡眠量、情緒調節,以及種種來自體內的「內感受」訊息,都可能加重隱形難度。
要徹底解決並不容易——規畫時間、管理日程、安排飲食與運動,本身就需要執行功能。這些習慣值得長期培養。立即可做的小調整是:下一次覺得「腦袋打結」時,先檢查身體需求。你或許會發現自己的規律訊號,例如「當我只盯著文件卻寫不出字時,通常是餓了或渴了」。掌握這些模式後,就能採取行動,例如設提醒進食、多帶一瓶水,或在書桌放些簡易零食,讓未來的你避免誤闖困難模式。
保留干擾
大家都聽過「多工其實是個神話」,但你可能沒意識到,每次轉移注意力或讓大腦管理干擾時,都得付出多大的「認知稅」。在我們不自覺之間,大腦一直在監控干擾並判斷是否值得分心。當環境裡多了誘人干擾——最常見的是科技產品——我們就額外背負了龐大心智負荷。有研究顯示,光是把手機放在桌上,就會降低認知測驗表現。
若要在專注時刻輕鬆得分,限制干擾是最佳捷徑:把手機放到隔壁房,省去「別去想手機」的耗能;瀏覽器只開必要分頁;坐的位置不要面向誘惑之物。當然,對 ADHD 大腦而言,即便環境極簡仍可能難以過濾干擾;重點在於依照當下需求,盡量為自己「設計」環境。
當我們留意補水、最佳環境、身體需求與干擾等面向,就能避免把人生調到困難模式。透過培養支持執行功能的習慣,我們得以讓「未來的自己」在思考與表現上更為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