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久相愛四關鍵:安全依附、信任互賴、互惠共好、性福滿點
Share
最新研究揭示健康伴侶關係中最重要的特質。
要建立一段令人滿意且長久的關係,需要投入許多基礎工程。然而,我們當中有許多人仍摸不著頭緒,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具備一切。愛的核心成分是什麼,能讓伴侶在歲月流逝中依然幸福?真的有一套簡單的藍圖可以引導他們走過一切嗎?
一項於2025年7月發表在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的新研究指出,答案是肯定的。研究作者調查了超過500位女性與300位男性,試圖了解真正創造滿意關係條件的是什麼。
以下是研究者根據這項2025年的研究發現,與關係滿意度最密切相關的四種特質。
1. 培養依附安全感
首先,研究者發現,伴侶的依附型態越不安全,關係滿意度往往越低。具有逃避型與焦慮型依附的伴侶傾向害怕被拒絕與被拋棄,但會以不同方式回應這種恐懼。
焦慮型依附常體現在關係中較高的安全感需求與較低的自尊;而逃避型依附則反映在造成情感距離的行為,包括迴避情感親密、過度獨立,以及難以在伴侶面前展現脆弱。
然而,沒有人被這些標籤所限制。依附型態只是理解一個人在關係中傾向的方式。這些與浪漫連結相關的取向是可塑的,而非固定的性格特質。
培養依附安全感包含信任、脆弱與對情感親密的開放。它體現在對親近的自在、開放的溝通,以及在關係中的獨立性。
安全依附的伴侶傾向在自立與親密連結之間取得健康平衡,而這是一種可以隨時間學會的技能。
傾向不安全依附的伴侶可能需要時間去學習自己在關係中是安全的。這需要相當程度的自我覺察、學習調節與撫慰自身情緒,以及伴侶透過一致且正向的行動所給予的安撫。
這類伴侶也可能比多數人更需要證據,來確信這段關係適合自己、且會被好好對待;但當他們真的收到這些證據時,他們完全有可能體驗到更安全連結所帶來的喜悅與穩定。
2. 建立信任基礎
在關係中體驗信任,意指感覺無論發生什麼事,你都能指望你的伴侶。這代表知道他們在你需要時會在場,相信他們會忠誠不渝,並能接納他們對空間與個體性的需求,而不會因此害怕被拋下。
在幸福關係中,個體信任伴侶對其行為與意圖是真誠且坦白的。他們也信任伴侶會日復一日地出力,讓關係運作,並且愛的是他們的本來面貌。
此外,如此的人也信任伴侶不會貶抑、控制他們,或整個「性情大變」——這意味著在對方的想法、情緒與行為中找到安全與穩定。
研究者發現,較高程度的信任明確與關係滿意度相連,因為在可信任的關係中,你能放鬆、感到踏實並予以相信。這個基礎能為伴侶帶來成功與長久。
3. 確認雙方都有在出力
對關係的信念,往往始於對自我的信念。當伴侶相信自己有能力成為一個「好的」伴侶,並能正向且有意義地為關係的走向做出貢獻,他們會體驗到較高的「關係自我效能」。這包含對自身溝通、克服挑戰與提升關係品質之能力的自信。
在關係中的自我效能是「互惠性(mutuality)」這項特質的核心面向,而研究者在2025年的研究中發現,互惠性與關係滿意度高度相關。
互惠性指的是將彼此視為一個整體,並在關係中採取互利的行為。當存在互惠性時,意味著雙方都優先考量合作、承諾、支持與真正的互相回應。
關係中的互惠性被感受到越高,伴侶就越滿意。這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既有能力付出,也能在關係中被深深地接住與照顧。
「那些相信能夠在戀愛關係中相互提供和接受情感支持的人,同時也會對戀愛關係更加滿意。」研究者如此肯定地表示。
這種互惠感再次連回信任與依附安全——也就是知道你的伴侶是可靠的、在場的,並且真心投入與你同行。
4. 擁有令人滿意的性生活
表面上看來,較高的性滿意度與較高的關係滿意度相連似乎理所當然。但當我們更深入探究原因,答案其實更偏向情感層面,而非純粹身體層面。
你們的性關係往往是彼此吸引與激情程度的指標,同時也是情感親密與靠近的指標。2023年發表於 Scientific Reports 的研究顯示,就算只有充滿愛意的觸摸本身,也與更高的愛的感受有關。
事實上,來自全國代表性調查的研究也顯示,對美國人而言,伴侶性行為中最被重視的是情感連結,其重要性高於身體的愉悅。
雖然令人滿意的性生活對不同伴侶而言樣貌各異,但當他們找到適合彼此的方式,便能開啟更深的連結。透過性關係,伴侶可以感受到被愛、被渴望與被細心對待。
因此,滿意關係的關鍵或許在理論上看似樸素,卻在實踐上至關重要。幸福的伴侶專注於保持親近,在人生起伏中維持同一陣線,並創造堅若磐石的溫暖、信任與安全感,支撐他們攜手走過未來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