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情侶分手?了解四大主要原因

如何避免情侶分手?了解四大主要原因

透過避免導致心碎的模式來維持關係。

重點

  • 像是「你根本無法溝通」這類的問題思維會侵蝕關係的基礎。

  • 當伴侶將問題掩蓋時,未解決的問題往往會發酵,導致怨恨。

  • 當情感或身體的親密度開始下降時,可能意味著關係中出現了更深層的問題。

身為一位關係治療師,我見過無數對情侶走到分手的邊緣。雖然每段關係都有其獨特的動態,但分手的根本原因可歸結為四大類。這些並非孤立的問題,它們經常互相重疊並加劇,最終導致關係破裂。根據我的經驗、研究以及我所著的《Why Can't You Read My Mind?》中的見解,理解這些核心問題可以幫助情侶擺脫有害的循環並重建情感聯繫。

1. 有害思維與溝通障礙

像「你根本無法溝通」這類的有害思維會侵蝕任何關係的基礎。這些思維通常源於沮喪和無助感,特別是當情侶無法以對方能理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時。溝通障礙成為怨恨和誤解的溫床。

心理學家John Gottman的研究顯示,持續使用他所稱的「四騎士」——批評、防禦、蔑視和冷漠——的情侶更容易分手。這些行為通常源於有害思維,讓伴侶視彼此為對手而非隊友。當情侶以責備或絕望的視角看待對方時,建設性溝通幾乎無法實現。

案例:Oliver和Cassia結婚五年了。當Oliver試圖討論財務問題時,Cassia常常感到壓力而選擇閉口不談。Oliver沒有將她的反應視為壓力反應,而是認為她固執不理財。久而久之,他的有害思維使他無法對她的焦慮感同身受,而Cassia也開始感到自己被忽視。他們陷入了一個誠實溝通難以實現的惡性循環,雙方都退縮到自己的假設之中。

建議:用更建設性的信念取代挑戰性的思維,例如:「我感到有些沮喪,但我願意理解為何我的伴侶會這樣反應。」承認自己內心的多重視角可以減少責備,並促進更協作的溝通方式。

2. 未解決的衝突與持續的怨恨

所有情侶都會有分歧,但無法有效解決這些衝突會導致分手。當伴侶選擇逃避問題或不敢正面對抗時,未解決的問題會發酵,最終形成情感距離的高牆。

《婚姻與家庭期刊》中的一項研究顯示,逃避正面處理衝突的情侶更容易對關係感到不滿。重要的不是爭執的次數,而是情侶處理問題的方式。學會在不責備或退縮的情況下進行艱難對話對於維持關係的健康至關重要。

案例:Lucia和Everett對家務分工的問題長期存在爭執。Lucia感到家務壓力過大,而Everett則認為自己已經做了足夠的部分。他們選擇不公開討論彼此的挫折感,導致怨恨累積。最終,每次的小爭執都會重新激起過去未解決的問題,加劇彼此的憤怒與挫折。

建議:每週定期安排時間平靜地討論未解決的問題。雙方同意將重點放在解決方案上,而非重提舊事,這樣可以讓衝突保持可控,防止其成為破壞關係的怨恨。

3. 情感或身體的疏離

當情感或身體的親密度開始下降時,可能意味著關係中存在更深層的問題。情感疏離常發生在一方或雙方感到被忽視、孤獨或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身體親密度則可能因壓力、未解決的衝突甚至健康問題而受到影響。

親密度的下降通常不是突然而是逐漸發生的,伴侶們開始過著平行的生活,而非共享的生活。根據《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中的一項經典研究,持續從事新奇且有趣活動的情侶報告了更高的滿意度和親密度。

案例:Matteo和Imani已經在一起超過十年。隨著事業和育兒的壓力增大,他們幾乎不再安排約會或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儘管彼此間沒有大的衝突,情感和身體的距離卻逐漸增長,最終讓他們的關係更像是合租而非伴侶。

建議:優先安排能增進彼此親密的活動,即使只是每週一次的散步或一起做飯。小小的親密行動,例如牽手或稱讚,都能大大促進情感和身體上的聯繫。

4. 生活目標或價值觀的不匹配

情侶們在開始交往時經常忽視對生活目標和價值觀的對齊。隨著時間推移,優先事項的差異可能會引發重大衝突,尤其是在財務、職業或家庭計劃等決策上。當伴侶對生活期望的不同步時,關係可能會變得像一場拔河比賽。

《Plos One》報導的一項研究發現,價值觀的不一致預示著關係的不滿。雖然妥協很重要,但伴侶也必須感到自己的價值觀被尊重和考量。

案例:Priya和Theo深愛彼此,但在為Theo的工作搬到國外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對Priya來說,留在家人身邊是不可妥協的優先事項。雖然他們深愛彼此,但這樣的基本分歧對他們的關係造成了很大壓力。

建議:在早期進行關於未來目標和價值觀的公開討論,並定期重新檢視這些對話。生活情況會改變,人們的優先事項也會隨之變化。確保找到共同點並在妥協上達成共識。

結語

分手不只是因為一個重大問題,而是因為積累的模式和行為侵蝕了關係的基礎。透過辨識有害思維、未解決的衝突、情感疏離和不匹配的價值觀,情侶可以採取積極的措施來修復和成長。記住:每段關係都需要持續的努力和同理心,但只要掌握正確的工具,即使是最具挑戰性的情況也可以轉化為更深層次的聯繫機會。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

客製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