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也不怕:求職人脈運用與成功分享祕訣大全指南必讀

失業也不怕:求職人脈運用與成功分享祕訣大全指南必讀

個人觀點:如何尋找工作

Key points

  • 在離開職位後,你的人脈仍需持續滋養。

  • 查看公司內的空缺職位並思考你認識的人。

  • 當你經過努力獲得工作後,分享你的成功。

大約兩年前,我失去了工作。一夜之間,一家本來穩定的公司倒閉,我不禁自問:「發生了什麼事?」我花了一週時間自怨自艾並賴床,隨後立即全力以赴尋找新工作。

在此過程中,我發現以前使用的大多數管道似乎都行不通了。對許多人而言,這似乎是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根據領先的人力資源與勞動力管理方案公司 Aerotek 的最新調查,近 7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目前的求職比上一次更具挑戰性,而招聘流程平均需時約 43 天。

我的一位同事剛剛在 LinkedIn 發布了我已看過太多次的訊息:他找到工作的統計數據,大致如下:

  • 8 個月失業
  • 2,500 份申請已提交
  • 82 輪面試
  • 3 % 申請轉為面試的轉換率

這並不是職涯新手,也不是缺乏人脈的人。他擁有碩士學位、團隊領導經驗,並在職場打滾數十年。這讓我不禁思考為何他花了那麼久、為何流程如此艱難,以及到底改變了什麼。

美國勞工統計局表示,2025 年 5 月美國新增 139,000 個就業機會,失業率維持在百分之四2。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忽略了什麼?

我認為答案可能分布於多個層面;而對於已經有工作的我們,能做得更多去協助同事——也等於為未來的自己鋪路。

Networking:這可能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我們都有同事與朋友,但最終,離職後人脈仍需滋養。最佳工作機會往往給了你的人脈圈。然而,人們常在需要時才想到人脈。太常有人聯繫我想了解公司職位或請我牽線,卻說他們已聯絡許多人但沒人回覆。我們真的到了與合作多年的人也無法抽出 30 分鐘見面或通話的地步嗎?

即使你無法幫他們找到工作,僅是連結、聊天也意義重大——能鼓舞士氣並在多年互信基礎上帶來希望。我們需要做得更多,帶著驕傲看待這種連結;他們因敬重、信任並需要你的協助才會找你。我們可以更盡力,因為有一天我們也可能需要別人的援手。

Outreach:大多數公司隨時有 10 到 100 個空缺職位。問題在於只有招募人員與用人主管在找人才。那你呢?每家公司都有人說:「要是我們有人才就好了。」職缺公告發布時,你採取了什麼行動?每月查看一次公司的職缺並思考你認識的人。

把優秀人才帶進公司,即使不在你部門,也能正面影響營收。幾封簡短的電子郵件就能幫助正在求職的人,甚至挖到正在任職但準備轉換跑道的人。你毫無損失。若你善於你的工作,你推薦的人往往水準相當,能推動組織向前。

Sharing:經過漫長努力終於找到工作時,請告訴你的人脈你是如何做到的。發布於 LinkedIn,或告訴仍在找工作的朋友,我保證你不會毀了機會。等你再次求職時,方法又會變了。職涯早期,我會親自遞履歷;後來 LinkedIn 成為求職平台;現在我看到職缺上線 30 分鐘內就有 500 人應徵——那麼下一步會在哪裡?若你緊守祕訣,就會把好人才排除在外,他們可能只是沒找對方向。

分享你的祕訣,分享你的訣竅。錄取後,花時間與幾位同儕詳述你的流程。寫部落格、推文、播 podcast、寄 email。求職流程每天都在演變,我們需要分享方向並幫助他人跟上。

我們必須記住:在別人求助時伸出援手,因為有一天我們也會需要協助。若有人幫你審履歷,那就幫兩個人審履歷,把善意加倍;若有人幫你牽線,那就替三位同事牽線,把網絡力量增至三倍。反思你的職場,想想你想再次共事的人。我敢說你們在招人,他們也樂於收到你的訊息。

伸出援手、分享資訊、互相幫助。我們團結更強大,且我們都會有需要幫助的一天。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