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生理時鐘作響:三四十歲單身女性的擇偶、凍卵與抉擇實用指南
Share
對於某些三、四十歲的單身女性而言,生理時鐘為本已緊張的過程增添了不受歡迎的壓力。
過去,31 歲的 Kelly Shara 常在約會時不自覺做起生育算數。
「好,如果我們交往一年,那我結婚時會是這個年紀,」住在 Austin、從事科技業業務的 Ms. Shara 解釋說。「然後我們再過一年,就可以開始生小孩。那就代表我成為媽媽時會是這個年紀。」
多年來,她從「浪漫喜劇和各種社會壓力」吸收了一個訊息——她應該在 30 歲前結婚生子,她說。
大多數時候,Ms. Shara 現在覺得那種期待很可笑。她有很棒的朋友和充實的事業,也不願意為了一個不能成為真正隊友的伴侶而將就。
若不是那惱人的生理時鐘就好了。
「我仍然希望能在相對快的時間內有孩子,」Ms. Shara 說。「但匆促進行約會、結婚與求偶、並試圖找到對的人,是有機會成本的。」
關於女性在 35 歲時生育力會「懸崖式」下滑的頑固概念,近年隨著文化規範的改變與輔助生殖技術的飛躍而慢慢轉變。儘管保守派對美國史上低生育率日益示警,35 歲以上女性其實正以相對可觀的數量生育。40 至 44 歲女性的生育率甚至在過去四十年間有所上升。
「許多名人較晚成為首次父母,常讓大眾產生一種可以延後生育的印象,」Austin 的生育醫師、The Fertility Formula 作者 Dr. Natalie Crawford 說。
然而事實依舊:女性的生育力通常在 20 多歲達到高峰,並會隨時間下降。男性也會出現與年齡相關的生育力下降,但他們一生都在製造精子;女性的生育力則最終會走到終點。這會形塑她們對待約會的方式。
女性覺得自己在與生理時鐘賽跑,會造成巨大的焦慮,紐約市心理治療師、聚焦生育與約會的 Podcast「Quiet the Clock」主持人 Beth Gulotta 說。
「我所看到的情況是,這種壓力會模糊她們在交往對象上的判斷,因此出現很多彈性與願意忽視紅旗的狀況,」她說。「有一種逼切感。」
當緊迫感導致糟糕決策
41 歲的 Lydia Desnoyers 說,她有時難以讓腦海裡那個小小的聲音安靜下來——即使沒有真正的化學反應,它仍在耳語著每位她約會的男性都可能成為她未來孩子的父親。
「我的卵巢是每次約會的第三者,」來自 Miami 的 Ms. Desnoyers 說,她是一名執業會計師。「就像:『我們不要浪費時間!這人一定要成為你的老公。這就是你孩子的爸爸。』」
但那種心態讓她待在不對的人身邊。
「我在忽視紅旗,」她說,比如伴侶喝太多、或缺乏企圖心。「我的大腦在說:『離開這段關係。』但我的卵巢卻像:『不行女孩。我們沒時間。你得讓這段關係成。』」
在 Nashville 私人執業的心理學家 Lori Husband 為正面臨生育時限的 30 與 40 多歲女性開設線上課程。她說,她常看到女性最後陷入某種「恐慌式伴侶」。(這也發生在她身上:在 40 出頭時,她結了婚,她與丈夫嘗試了體外受精,但未成功。不到一年,他們離婚。如今,她再婚且很幸福,並成為一位繼母。)
「我看到的是兩個極端,」Dr. Husband 說。「有人恐慌;也有人幾乎抱持童話心態,覺得如果命中注定,我就會找到我的人。」
同樣在 Nashville 的執照治療師與約會教練 Kelsey Wonderlin 說,她花很多時間與個案討論從緊迫狀態出發的約會陷阱。首先,她會盡力安撫她們:「真的有非常多很棒、情感可投入的男性,想要與某個人共築人生並擁有孩子。」
Ms. Wonderlin 與 Dr. Husband 會談論策略化約會之重要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釐清在潛在伴侶與共同教養對象身上可以、以及不能妥協的事。舉例來說,Dr. Husband 曾與個案合作,讓她們意識到自己不在乎對方賺得比她們少。但她也提醒,在價值觀不一致等事情上要謹慎。「瘋狂的身體化學反應」不是必須,Ms. Wonderlin 告訴個案,但吸引力是不可協商的。
Ms. Wonderlin 說,她花很多時間幫助個案重建在十多年交友軟體經驗後流失的自信,如此她們「就不會只因他回訊慢一點就崩潰,或一旦動心就變成焦慮的自己。」
她也會安撫她們,告訴她們在親職議題上開門見山的重要性。
「你仍然會遇到一些人說:『哇,好強烈!』」她說。「那些人不是你的對的人。」
即使違反直覺,也要暫停一下
在一個政治人物努力說服家庭多生孩子的時代,仍有一些女性在為尋找有意願生育的伴侶而苦。而這個前景可能令人精疲力竭。
身在紐約的心理治療師 Ms. Gulotta 說,她常看到在她門診裡的女性「從倦怠的狀態出發在約會」——幾乎強迫性地右滑,同時對前景感到無望——因為她們太渴望成為母親了。
她的建議聽來也許違反直覺:「最有效運用時間的方式,其實是退一步並重新整頓,」她說。「先休息一下。然後帶著更清晰的目標、更充足的能量與更正面的心態回來約會。」
Ms. Gulotta 願意坦承分享她自己與生育壓力的經驗,她敦促個案與 Podcast 聽眾不要那麼專注於自己沒有的,以致忽視了自己現在擁有的。她說,這可能只是像開始感恩練習那麼簡單,或限制社群媒體使用時間,以免被他人的時間軸裹挾。
生育保存可以減輕女性在某個時間點前必須找到伴侶的壓力,不過凍卵每個療程可能要花上數千美元(外加每年的保存費),而且沒有保證。
在 30 出頭時,Ms. Desnoyers 談了一段關係,對方經常為了朋友而放她鴿子——她說,那段關係糟到她像是突然清醒。她猛然清楚地看見,自己因為太想當母親而在糟糕的約會與關係中將就。
於是她在 35 歲時凍卵。39 歲時,她生下了女兒。她說自己很開心選擇成為自選的單親媽媽,並且「沒有任何」想要約會的欲望。
去年,Ms. Shara 也凍了卵,現在她會很早就與約會對象談這件事。大多數時候,這些對話進行得不錯。
偶爾,她也得向有點困惑的約會對象解釋凍卵的運作機制。但她的坦誠也促成了關於是否、以及何時想要孩子的坦率討論;她說,比起「裝作很酷六到九個月,然後才拋出重磅訊息」,她更希望一開始就掌握這些資訊。
至少目前為止,這讓壓力減輕了一些,Ms. Shara 補充說,她不再在腦中做生育算式了。
「我對自己做了這件事感到非常驕傲,」她說。「但困難的是,沒有任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