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所謂的"同性戀基因":一項涵蓋50萬人的研究報告

沒有所謂的"同性戀基因":一項涵蓋50萬人的研究報告

沒有單一的基因負責一個人是同性戀或是女同性戀。

這是你需要了解的有關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性傾向基因研究的第一件事,該研究於週四在《科學》雜誌上發表。這項涵蓋近五十萬人的研究,結束了所謂「同性戀基因」存在與否的辯論。

研究發現

報告發現,人類的DNA無法預測誰是同性戀或異性戀。這個研究和其他研究都顯示,性傾向不能僅由生物學、心理學或生活經歷來確定,因為人類的性吸引是由所有這些因素共同決定的。

研究的共同作者和Broad Institute與Mass General Hospital的基因研究員Andrea Ganna在週三的新聞簡報中說:「這不是第一個探討同性行為基因的研究,但之前的研究規模小且效能不足。僅供你參考,我們的數據規模大概是以前任何有關這個主題的研究的一百倍。」

基因和性傾向

研究顯示,基因在決定性傾向方面扮演的角色小而有限。基於研究結果,遺傳可傳性——我們基因中儲存的所有信息並在代與代之間傳遞——只能解釋為何人們有同性戀行為的8到25%。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性傾向是多基因的——意味著數百甚至數千個基因對這一特質作出微小的貢獻。這種模式與其他遺傳性(但複雜)特性,如身高或傾向於嘗試新事物,相似。(像紅/綠色盲、雀斑和酒窩等事物可以追溯到單一基因)。但多基因特性可能受到環境的強烈影響,意味著在這個「天生還是教養」的辯論中沒有明確的贏家。

道德和倫理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只涵蓋了某些類型的性傾向——同性戀、女同性戀和cis-異性戀——但沒有提供太多有關性別認同的見解。換句話說,該團隊只研究了LGBTQIA+這個縮寫中的「LGB」。

當然,任何試圖用生物學來解釋像性傾向這樣複雜的人類行為都會引發道德和倫理問題。像Michael Bailey這樣的人,他是在西北大學的心理學家,負責了大部分早期有關性傾向遺傳性的研究,警告不要把這個新的基因研究——或任何有關性行為的研究——拿出來單獨看。

例如,Bailey補充說,沒有證據顯示像轉化療法這樣的事物是有效的。

「顯然,性取向的成因有環境因素。在這項研究之前,我們就已經知道這一點。」Bailey說,他引用了生活經歷在性發展中扮演的明確角色。「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知道如何精神上操縱性傾向。」

科學家做了什麼

這項研究試圖通過檢查兩大DNA資料庫:英國生物銀行和23andMe,來調查一個已經持續20年的性傾向基因辯論。

據報導,23andMe的數據庫中有900萬用戶,可以說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直接面向消費者的DNA測試公司。英國生物銀行由醫學慈善組織Wellcome Trust於2007年建立,作為研究資源。它包含了50萬中年人的DNA序列,這些人在2006年到2010年間被招募,當時他們年齡在40到69歲之間。

這項研究收集了來自英國生物銀行和23andMe的477,500人的信息,這些人曾接受過有關各種生活行為的調查,包括他們是否曾與同性有過性經歷。大約26,800名個體——或說是5%的受試者——符合這一描述,這與社會上普遍報告的百分比相似。所有受試者都同意進行這項研究,包括那些來自23andMe存檔的人。

有了這個基因寶庫,研究人員進行了所謂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或GWAS。正如PBS NewsHour之前報導的,GWAS研究會掃描數百或數千人的DNA,尋找與我們的健康或行為相對應的共同模式。

想像所有人類都是由70億本相同書籍組成的。所有人類都包含相同的單詞——或單個基因——這些單詞構成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和我們的器官如何運作。

但我們各自基因書籍中的單詞——或者說它們的代碼——看起來略有不同。我的某些字母可能是紅色的,而你的則可能是藍色的。它們有所不同,這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看起來不完全相同,也沒有相同的健康狀況。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反直覺,但那些變化也可以有相似之處。構成我家族的書看起來相似——在這個例子中,它們包含其他的紅色調。

如果兩個人身高相同,或者我們都是禿頭,或者我們都是沮喪的,這些基因模式在眾多類型的分組中看起來更相似,這就是GWAS所追尋的。

這種技術可以用來查明為什麼某些人(及其特定的基因變異)與像自閉症這樣的健康狀況,或像捲曲的頭髮或色盲這樣的身體特徵,或像用哪只手寫字這樣的行為,或像孤獨這樣的情感有關。

他們發現了什麼

這個GWAS(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發現,和許多人類行為一樣,性傾向沒有強烈的基因支持。

當研究團隊尋找與性傾向有強烈相關的DNA模式時,他們發現沒有任何一個基因能解釋超過1%的人的性傾向。最強烈的信號來自五個隨機的基因。

其中兩個基因與男性的同性性傾向有關,其中一個已知會影響嗅覺。有一個基因在女性中出現,另外兩個則在男性和女性中都顯示出穩定的模式。但它們的個別得分從未超過這個1%的標記——意味著它們都是對同性性行為的次要貢獻者。

當團隊更廣泛地檢視所有基因組——也就是他們為近50萬名受試者所篩選的數千個基因——他們發現的基因相似性只能解釋8%到25%的同性性行為。

馬薩諸塞州總醫院和Broad Institute的遺傳學家Ben Neale,他領導了這項研究,表示:“從他們的基因組預測個人的性行為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他補充說,“對於性行為來說,遺傳學不到一半是這個故事。”

為什麼這項研究重要——以及它不能告訴我們什麼

人類嘗試了數個世紀去理解人類性傾向——遺傳學研究者在1990年代初加入這個研究,這是因為一系列有關雙胞胎的研究暗示同性戀是家族性的。這類研究多年來一直在繼續,甚至找出了X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Xq28——作為罪魁禍首。

一名研究的共同作者和23andMe的高級科學家Fah Sathirapongsasuti說:“作為一名試圖了解自己和了解我的性傾向的青少年,我在網上尋找‘同性戀基因’,顯然遇到了Xq28。”他開玩笑地說,這曾讓他相信他是從他母親那裡繼承了他的同性戀傾向。

他的評論反映了使用生物學來定義複雜行為——如性傾向——的更大敘事,特別是當科學總是在不斷演變,並需要時間去找到接近確定的任何事物。

那些早期研究發現了一個明確的模式:性傾向可以在家庭中遺傳,因此必定有一個遺傳組件。但當時,科學家無法全面地探索這個問題。基因組定序花了幾十年時間慢慢成熟為今天的狀況,而僅僅是雙胞胎不能代表我們這個物種的遺傳複雜性。

“我們很擔心志願者偏見,”Bailey說,他的研究包括一項2018年廣為報導的有關Xq28和同性戀兄弟的研究。

這些項目——被稱為連接研究(linkage studies)——旨在找出似乎對性傾向有重大影響的單一主要基因,NorthShore大學健康系統研究所精神遺傳學副主任Dr. Alan Sanders說。Sanders與Bailey合作進行了那些早期研究,並說他們的工作一直承認沒有單一的“同性戀基因”。

“這個領域已經更多地轉向全基因組關聯研究,”Sanders說,他也是週四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的共同作者。“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更擅長於繪製具有小效應的基因,這在這裡是起作用的。”

即使這個新研究也有一個很大的局限性,這一局限性在過去二十年的主要基因組研究中一直存在:GWAS研究太過於以白人為主。

“有很多政治正確的說法,但基本上這項研究主要是一個歐洲血統的高加索人樣本。所以,它並未包括來自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的人,”Children's National Health System的遺傳醫學研究中心主任Dr. Eric Vilain說。“第二個局限性是他們如何把他們稱為‘非異性戀者’的人合在一起。”

研究人員讓同性社群的成員審查研究的設計和語言,他們承認他們對於同性戀、女同性戀和異性戀的術語和定義並未反映性傾向全貌的連續性。

他們確實嘗試通過對三個較小的DNA數據庫進行GWAS分析來檢查這個連續性的某些元素,其中參與者已經使用金賽量表(Kinsey Scale)進行了調查。金賽量表是一個有點臭名昭著的測試,用於確定一個人對同性和異性成員的感情強度。換句話說,它試圖判斷一個人是偏向同性戀、異性戀還是雙性戀。

該團隊發現,基因無法解釋人們在金賽量表上的得分。

“我們發現,金賽量表...實際上是人類性行為多樣性的過度簡化,”Neale說。Bailey不同意這一觀點,他認為人們對性興趣和興奮的感覺——因此,在金賽量表上的讀數——可能過於複雜,無法通過基因來驗證。

他確實同意Neale的觀點,即是否有單一基因負責性傾向的辯論現在已經結束。

"我們的研究強調了環境在塑造人類性行為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許最重要的是,沒有單一的同性戀基因,而是許多小的基因效應散佈在整個基因組中。”Neale說。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

客製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