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孩子快樂,而他們希望做好人。

我們希望孩子快樂,而他們希望做好人。

孩子認識到道德良善行為與快樂之間的關係

  • 許多成年人和照護者將孩子的快樂視為優先考量。

  • 童年的快樂往往與物質慾望的滿足相關。

  • 對於近期研究的回顧顯示,孩子們將道德的良善與快樂聯繫起來。

  • 許多家長將孩子的快樂放在優先考量的首位。

當被問到如何讓孩子快樂時,成年人會列出一些想法:如新的物質物品,例如玩具、鞋子、電子產品;有趣的冒險和假期;在比賽中獲得冠軍;與家人共度時光。在不同文化和世代中,這些清單上的元素大概會有相似之處。這種對於孩子快樂的普遍理解,通常與他們是否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有關,或者可以稱之為「更大的慾望滿足」(Yang, 2024)。

那麼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快樂是什麼樣的體驗呢?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挑戰

成長的過程中一直充滿挑戰,但當今的社會環境使青少年經歷了一段特別崎嶇的旅程。雖然孩子們可以輕易接觸到大量的資訊和人群,特別是在線上,但很多孩子卻在自我認同、自我價值以及潛力方面感到貧乏。與同儕相比的途徑似乎無窮無盡,而孩子們也不像以前那樣經常在戶外玩耍。

新的研究顯示,社群媒體使用量增加與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下降之間存在不可否認的聯繫。最新的分析顯示,至少10%的孩子(3-17歲)有「目前診斷的焦慮症」,而且我們可以預測,這個實際數據很可能比這些有限的數據還要高。

許多家長和照護者認為,如果他們能給孩子更多物品或更多的機會去領先,孩子們會更快樂。儘管通常是出於好意,但這種看法是有限的。

孩子對快樂有著細膩的理解

芝加哥大學研究教授Fan Yang對於孩子快樂的最新文獻進行回顧,並提供了一個更廣泛的理解。她的發展心理學新研究綜述顯示,四五歲的小孩子對於快樂有著細膩的理解,特別是他們認識到僅僅滿足自己慾望的局限性。孩子們認識到道德良善行為與快樂之間的關係,並且在從事這些親社會行為時感到快樂。他們對於自己和他人,都能察覺道德良善與快樂之間的聯繫。

更進一步的是,孩子們不僅僅滿足慾望,也從做好事中獲得快樂,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在一項研究中,孩子們能準確預測慾望和快樂的短暫性:他們明白兩者都不會永遠持續。

Yang總結道:「僅僅將小孩子描述為完全被物質慾望和享樂所驅動,無法捕捉到他們的深層理解,因為『他們的快樂感與他們的善良感密切交織在一起』。」

當我們透過滿足物質慾望的框架來看待孩子的快樂時,我們可能會不經意地忽略了他們情感深度的潛力。這些新研究的彙集促使我們重新思考對於孩子情感能力的理解,特別是當我們考慮什麼能讓他們快樂時。

孩子們不僅想要感覺快樂,他們也想做好人。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

客製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