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質疏鬆不是女人專屬:男性骨折風險、篩檢與治療全攻略
Share
越來越多男性活得足夠長而發展出骨質疏鬆。但知道風險的人很少,接受篩檢與治療的人更少。
2006 年,Ronald Klein 在賓夕法尼亞州 North Wales 的住家附近騎腳踏車,試著跳上路緣。「但我速度太慢——我沒有足夠的動能,」他回憶說。
自行車倒下時,他伸出左臂撐住身體。看起來不像嚴重意外,然而「我起不來。」
在急診室,X 光顯示他的髖部和肩膀都骨折;髖部需要手術修復。Dr. Klein,是一位牙醫,三週後拄著拐杖回到工作崗位。大約六個月及大量復健後,他覺得狀況良好。
但他對跌倒造成的損害心存疑慮。他說:「52 歲並不該同時摔斷髖關節和肩膀。」在回診見骨科醫師時,「我說:『也許我該做個骨密度掃描。』」
如同他所懷疑,檢查顯示他已出現骨質疏鬆——一種會隨年齡明顯上升、使骨骼變薄變弱並可能導致嚴重骨折的進行性疾病。Dr. Klein 隨即開始藥物治療,如今 70 歲的他仍持續用藥。
骨質疏鬆在女性中常見得多,醫療指引建議女性 65 歲後普遍篩檢,因此非醫療從業者的男性可能根本不會想到要做檢查。那位骨科醫師也沒有提出這個可能。
但在 50 歲以上男性中,約每五人就有一人在餘生會遭遇骨鬆性骨折;在高齡族群中,約四分之一的髖部骨折發生在男性。
而一旦發生,「男性的結果更差,」Durham VA Health Care System 與 Duke University 的老年醫學醫師 Dr. Cathleen Colon-Emeric 說。她是近期一項針對男性退伍軍人骨鬆治療研究的第一作者。
「男性在復原上的表現不如女性,」她說,死亡率(一年內 25% 至 30%)、失能與機構安置比例更高。她說:「一位 50 歲男性更可能死於重大骨鬆性骨折的併發症,而非攝護腺癌。」
(所謂「重大」是什麼?指手腕、髖部、股骨、肱骨、骨盆或椎骨的骨折。)
在她於北卡羅來納州與維吉尼亞州的 Veterans Affairs 醫療中心進行、針對 65 至 85 歲 3,000 名退伍軍人的研究中,被分派至對照組者只有 2% 接受過骨密度篩檢。
「低得驚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的臨床流行病學家與骨鬆研究者 Dr. Douglas Bauer 說,他在 JAMA Internal Medicine 發表了隨文評論。「糟透了。而且這還是在 V.A.,費用由政府買單。」
但設立一項骨骼健康服務——由護理師監督,負責下達醫囑、頻繁寄送門診提醒並解釋結果——則為介入組(至少具有一項骨鬆風險因子)帶來了顯著改變。
其中 49% 同意接受掃描。受測者中有一半罹患骨質疏鬆或其前驅狀態——骨量不足。於適當情況下,多數人開始使用藥物以維持或重建骨骼。
Dr. Colon-Emeric 說:「我們很驚喜這麼多人願意接受篩檢並開始治療。」
18 個月後,介入組的骨密度略有提升;在真實世界條件下,他們也比男女骨鬆患者更可能持續依從藥物處方。
研究未持續足夠久,無法判定骨密度是否進一步上升或骨折是否下降,但研究者計畫進行次級分析追蹤。
這些結果重新喚起一個長久的問題:考量此類骨折對生活的巨大影響,甚至致命,加上已有有效藥物可減緩或逆轉骨流失,年長男性是否也應像女性一樣接受骨鬆篩檢?若是,哪些男性、何時該做?
Dr. Bauer 解釋,當壽命較短時,這類議題較不重要。男性骨頭更大更厚,骨鬆的發生通常比女性晚 5 到 10 年。「直到最近,這些男性在骨鬆造成傷害之前就已死於心臟病與吸菸,」他說。
「如今,男性常活到 70、80 多歲,因此會出現骨折,」他補充說。到那時,他們也累積了其他會削弱復原能力的慢性疾病。
透過骨鬆的檢測與治療,「男性可以清楚看到死亡率的改善,更重要的是生活品質的提升,」Dr. Bauer 說。
然而,病人與許多醫師仍傾向將骨鬆視為女性疾病。「有點像超人神話,」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 的內分泌科醫師暨骨鬆研究者 Dr. Eric Orwoll 說。
「男性傾向相信自己刀槍不入,因此骨折無法帶來應有的警示,」他補充說。
舉例來說,有位病人多年來拒絕他妻子的懇求——他的妻子是一名護士——要他因明顯圓背去「找人看看」。
住在波特蘭、74 歲、已退休的公立學校教師 Bob Grossman,反而歸咎於姿勢不良,告訴自己要挺直。「我想,『不可能是骨鬆——我可是男人,』」他說。但確實就是。
篩檢的另一個障礙是:「臨床實務指引分歧,」Dr. Colon-Emeric 說。
像 Endocrine Society 與 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等專業學會建議:50 歲以上且具風險因子的男性,以及 70 歲以上所有男性,應接受篩檢。
但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與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認為,針對男性篩檢的證據「不足」。臨床試驗發現,骨鬆藥物在男性如同在女性一樣可提升骨密度,但多數男性研究規模過小或追蹤不足,無法顯示骨折是否也下降。
該工作小組的立場意味著,Medicare 與許多私人保險通常不會給付未曾骨折男性的篩檢,不過對於已確診骨鬆的男性則會給付相關照護。
「事情已經停滯了好幾十年,」Dr. Orwoll 說。
因此,可能需要年長男性病人主動向醫師詢問 DXA(發音為 DECKS-ah)掃描;自費約 100 至 300 美元,且相當普及。否則,由於骨鬆通常沒有症狀,男性(以及同樣篩檢與治療不足的女性)往往要等到某塊骨頭斷了才知道骨質已經惡化。
Dr. Orwoll 建議:「如果你在 50 歲之後發生過骨折,就應該做骨骼掃描——那是關鍵指標之一。」
其他風險因子包括:跌倒、髖部骨折的家族史,以及相當長的一串健康狀況,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機能亢進與帕金森氏症。吸菸與過量飲酒也會提高骨鬆風險。
Dr. Colon-Emeric 補充說:「有相當多藥物也會重創你的骨密度,」尤其是類固醇與前列腺癌用藥。
當掃描顯示骨鬆時,依嚴重程度,醫師可能會開立口服藥物如 Fosamax 或 Actonel、靜脈製劑如 Reclast、每日自我注射的 Forteo 或 Tymlos,或每半年注射一次的 Prolia。
生活型態改變,如運動、補充鈣與維生素 D、戒菸、僅適量飲酒,確實有幫助,但不足以停止或逆轉骨流失,Dr. Colon-Emeric 說。
雖然指引尚未普遍建議——至少目前還沒有——她希望所有 70 歲以上男性都能接受篩檢,因為髖部骨折後導致失能的機率極高——她指出有三分之二的高齡者無法恢復既有的行動力——而治療骨鬆的藥物有效且往往不昂貴。
但要讓病人與醫療人員都了解骨鬆同樣威脅男性,進展一直「慢得像蝸牛,」Dr. Orwoll 說。
Dr. Klein 記得曾參加一場教導像他這樣的病人使用 Forteo 的課程。「現場只有我是男性,」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