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何難以向孩子道歉?理解道歉的力量與挑戰

父母為何難以向孩子道歉?理解道歉的力量與挑戰

道歉並不會讓你變得「低人一等」,只要它源自於慷慨而非羞愧。

關鍵要點

  • 「去跟你弟弟道歉!現在就去!」這樣的方式是個教孩子負責任的糟糕範本。

  • 孩子們喜歡父母道歉,因為這往往是為數不多的真誠寬容與尊重的表現之一。

  • 當我們慷慨地為自己的錯誤道歉時,我們邀請他人進入一個不同的關係世界。

我常聽到我的青少年治療客戶說:「我爸從來沒為任何事道過歉。他認為自己從不會犯錯。」

他們舉了一些例子,讓我不禁搔頭疑惑,因為這些父親在堅持自己沒有錯的過程中,看起來比直接承認錯誤還要顯得更加可笑。

其實,沒有人會因為某件事上犯錯而顯得可笑。為什麼有人會把自己逼到每個資訊都要記住的標準呢?(「你七年級數學老師的名字是Ms. Blunt,我記得!」、「媽媽,那是Ms. Blayne,上面寫得很清楚...」、「哦,好吧,我確信你中學裡某個老師叫Ms. Blunt」;而不是直接說「天啊,你說得對!」)

而且,事情還更為複雜,因為這涉及到感知的問題。即使某個記憶被編碼了,也不意味著它被「正確地」編碼了。我們每個人都有千百種過濾器,這些過濾器會讓我們把事情記得比實際發生的更好,或者更糟,或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記住,因此對我來說看起來像XYZ的東西,對你可能看起來是XZY。

成年人會找出各種不道歉的藉口,但很少有人會明確表達我認為真正的動態:理論上,道歉是一種屈服的行為。我並不這麼認為,但《韋氏字典》這麼定義,大多數人也是這麼看待的:一個人屈服於一股更強大的力量或他人的權威。如果你是專制型的父母或性格,或者對於犯錯感到羞愧,或者擔心他人會利用你的「屈服」來貶低你(尤其當那個人是你的13歲兒子時),那麼道歉永遠不會成為一種寬容、慷慨的行為。

改變教導道歉的方式

我認為我們在這個國家教導/指導/輔導孩子們如何道歉的方式完全是錯誤的。「去跟你弟弟道歉!現在就去!」這樣的方式是個教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並成為家庭好公民的糟糕範本。強迫性的道歉也剝奪了選擇的元素,而在選擇道歉的過程中,真正的責任心和悔意才能表達出來。

但是,如果把道歉看作一種寬容、慷慨的行為呢?當然可以。問題在於,人們通常把道歉與失去某些東西劃上等號——可能是自尊,或者誰對誰錯的比賽。這感覺不好。

但是,如果你能跳出這個框架,把道歉當作你送給別人的禮物,一種你願意分享的自我,讓對方感到更好,卻不會讓你失去什麼——因為事實上它真的不會——那麼它就會變成完全不同的東西,一種做起來讓你感到很好的行為。

比方說——那些源自充裕心態的道歉,像是,我對自己感覺良好,對於我如何為我的選擇對他人產生的影響負責感覺良好,因此我可以慷慨地擴展這個尊重的手勢,對我毫無損失。實際上,這麼做讓我感到更好、更大氣。這與那種垂頭喪氣承認錯誤的典型道歉完全不同,後者往往讓一些人覺得自己變得「低人一等」。

父母道歉的力量

孩子們喜歡父母向他們道歉,並不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贏了而父母輸了。他們喜歡,是因為這往往是家庭中難得的幾次真誠的寬容與尊重的行為之一。它強調了階級、年齡、頭銜或職業地位對於父母是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沒有任何影響;道歉是一個人人都能參與的錯誤承認行為,沒有人高於這一點。

如何教導新的道歉態度

我們如何教導這種不同的道歉態度和經驗呢?通過自身行為、作為榜樣、無論何時何地與任何人談論它——我們的孩子、我們的父母、同事、朋友、教練、修車師傅、電話那端的客服人員。當我們以慷慨的表達來應對我們自己的判斷或行為錯誤時,我們邀請他人進入一個不同的關係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個人之間的力量、可信度和榮譽的動態會有所改變。但在你能做到這些之前,你必須先相信這一點——在我們這個崇尚一切更大、更快、更響亮、更強的競爭文化中,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這些特徵通常不利於謙卑的恩典和關懷的表達。

聖雄甘地曾敦促我們成為我們希望看到的世界的改變。抽象地說,很難知道如何應用他的建議。但在日常生活的小細節中,例如真誠的道歉,機會出現了,讓我們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呈現自己。而就在那裡,比任何地方都更多,一點點就可以帶來巨大的改變。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

客製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