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Gluckschmerz":因他人成功而產生的不滿情緒

探討"Gluckschmerz":因他人成功而產生的不滿情緒

批判性地思考「gluckschmerz」——因他人的成功而感到不悅。

重點

  • 與嫉妒不同,「gluckschmerz」不需要明顯的社會比較即可引發反應。

  • Gluckschmerz不一定是一種深思熟慮的觀點,而可能是一種直觀的、帶有偏見的反應。

  • 當面臨需要在特定情境中做出重要決策時,我們應考慮到這一點。

文化感知是一件有趣的事

作為在紐約長大的人,我確信我擁有的一些「特質」可能會讓某些人感到不舒服。同時,由於我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愛爾蘭,我能夠從一個相對外部的角度(即通過「愛爾蘭的視角」)來看待這些「紐約特質」。例如,稍微運用一下刻板印象,紐約人表達感情和態度的方式可能更直白,而愛爾蘭人可能有相同的想法,但他們不太可能公開表達。

在這篇文章中,隱藏我們的感情與公開表達它們是一個重要的考慮點,但目前請考慮兩種文化共有的一點——他們共同的語言:英語。就像文化感知一樣,語言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你可能熟悉「幸災樂禍」這個詞——許多英語使用者知道它是指對他人不幸的快感。我們使用這個德語詞彙,因為英語中沒有對應的詞彙。這是否因為我們英語使用者在某些方面對這種情感反應感到尷尬呢?同樣地,還有另一個不太為人所知的德語詞彙(同樣英語中沒有對應的詞彙)代表著一種幸災樂禍的反面:gluckschmerz,指的是因他人的成功或好運而感到的不悅。

與「嫉妒」的區別

可以理解,許多人會讀到這裡並迅速得出結論,認為我們確實有一個對應的英語詞彙——嫉妒;也許甚至是妒忌。然而,這裡有一個微妙的區別(例如,見Roseman & Steele,2018)。Gluckschmerz不需要明顯的社會比較即可引發反應(Smith & van Dijk,2018)。例如,如果我與某人有競爭關係,並且對他們在某事上的成功感到沮喪,從向上社會比較的角度來看,我可能會認為這是「我們之間的差距」在擴大,這意味著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追上他們」。我們可以將這視為「嫉妒」,因為我可能希望擁有他們的成功。從向下社會比較的角度來看,我可能會認為當這個「在我之下」的人取得成就時,我與他們之間的差距在縮小;因此,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來保持「優越」。當然,很容易將這視為一種社會地位的機制,但它也是相當實用的。任何一個系統的變化都需要我們付出努力來改進自己,而這需要付出努力,大多數時候,我們不願意付出這種努力。

是的,gluckschmerz可以涉及社會比較,但不必然——因此它與類似嫉妒的情感反應有區別。再考慮一下在競爭背景下的gluckschmerz。雖然我們通常避免公開表現出我們的gluckschmerz(我無法想像有人會認為這是一種社會上可取的反應;例如,作為與不安全感、厭世或其他負面特質相關的機制),但有時,gluckschmerz可以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也樂於表現出來。

例如,我是一個島民隊和大都會隊的球迷。是的,你的同情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很多人知道這兩支球隊自1980年代以來表現一直不佳,除了少數例外賽季。儘管如此,這兩支球隊以其競爭對手而聞名……我無法忍受遊騎兵隊或洋基隊,每當他們輸球時我都非常高興。這有點小氣嗎?當然,但我想這就是gluckschmerz的本質,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不常在更人際的環境中表現出來。我們在體育運動中很容易這樣做,因為說到底,體育運動對觀眾來說只是娛樂(即,這並不重要)。此外,我知道我會得到所有其他大都會隊和島民隊球迷的支持——在這個情境中,我的內群體是唯一重要的。

因此,當「我的」球隊輸給他們的競爭對手時,當然,從時不時的比較中會有一些嫉妒或羨慕的成分,但這並不是全部。即使大都會隊本賽季每場比賽都贏,成為世界大賽冠軍,我仍會為洋基隊的每次失利感到高興。這不是比較的結果。這只是因為我不喜歡洋基隊。因此,gluckschmerz不必是一種深思熟慮的觀點(如通過比較);而是直觀的、帶有偏見的反應——我不喜歡的某人或某群體的任何一場勝利對我來說都是一場失敗,而我不喜歡的某人或某群體的一場失敗對我來說就是一場勝利。

正義的概念

根據Smith和van Dijk(2018年)的研究,gluckschmerz的引發原因有多種,包括上述的厭惡和比較/評估機制,以及正義的概念。這裡的「正義」概念指的是好運的應得性。例如,如果我知道某人應該得到一個獎項,因為他們努力工作,我通常會為他們感到高興。當然,如果我不喜歡這個人,我為他們感到高興的可能性會降低,但也不是不可能(即,儘管不喜歡他們,我相信一個人的工作/努力是獨立於我的感情的)。然而,如果我不喜歡這個人,並且認為他們並沒有特別努力地爭取這個獎項,那麼gluckschmerz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可能確實喜歡這個成功的人,但仍會表現出gluckschmerz,因為我們可能覺得他們不配得。

此外,Smith和van Dijk進一步指出,gluckschmerz可能代表一種交換形式,而不是社會比較。例如,別人的獲得(或失去)可能與我們自己的失去(或獲得)相關——因此,gluckschmerz是一種合理的反應,與我們自己對不公(或在幸災樂禍的情況下對正義)的感知一致,而不是上述的狹隘、嫉妒、自負——或者確實是同理心的失敗(Zaki & Cikara,2016)。

我們都可能時不時地表現出gluckschmerz。當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最好不要公開表現出來(在玩笑的環境之外),因為它在他人眼中可能看起來不太好。然而,這並不代表你是個「壞人」。這是一種自然反應,特別是當你考慮到我們對正義、得失和個人情感的個人感知如何影響我們對他人成功的感覺時。總的來說,這樣反應沒有什麼錯,但在面臨需要在特定情境中做出重要決策的情況時,考慮到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

客製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