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想被碰觸的心理學:黑暗三聯、依附型與觸覺排斥風險深度解析
Share
新研究凸顯黑暗三聯在觸覺排斥中的角色。
重點
-
觸摸是互動的重要組成,尤其在親密關係中。
-
一項新研究將觸覺敏感度與依附型與黑暗三聯特質在關係中的作用連結起來。
-
理解這個重要向度,你就能讓觸碰成為安慰,而不是脅迫的工具。
觸摸是人們進行非語言溝通的最重要方式之一。若你認識一個「喜歡親暱觸碰」的人,你可能就曾在覺得個人空間被入侵時偶爾抽身退開。然而,也有許多時候,觸碰會帶來安慰,特別是在你正經歷艱難人生處境時。
觸覺排斥的本質
對某些人而言,即便偶爾透過身體接觸傳達同情與支持,也可能難以忍受。根據賓漢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的 Emily Ives 與同事(2025)的一項新研究,「對某些個體來說,觸摸未必被正向經驗,或以善意使用。」觸覺排斥是一種人們對觸碰產生負面經驗的狀態。而「非善意」版本的觸摸,即「觸覺脅迫」,則是指人們用觸碰去傷害、操弄或控制他人,可能是自己的浪漫伴侶。
這兩種偏離以正向情緒表達為目的之觸摸方式,都可能與依附型與人格有關。擁有逃避型依附的人最可能落在「觸覺排斥」類別。至於實施觸覺脅迫的人,理論上會有較高的依附焦慮,並以身體接觸來嘗試操弄。
黑暗三聯特質——心理病態、自戀與馬基維利主義——亦進一步在觸覺脅迫中扮演角色。當然,並非所有具有不安全依附型的人都會對浪漫伴侶(或任何人)使用身體脅迫。然而,同時具有不安全依附與黑暗三聯特質的人,可能一方面與他人保持身體距離,另一方面也可能以脅迫作為支配手段。
測試觸覺排斥與脅迫的預測因子
研究團隊以 512 名大學生為樣本,施測簡短問卷以評估依附型、黑暗三聯特質(使用「Dirty Dozen(髒十二)量表」)與觸覺排斥/脅迫。「依附」中的「逃避」量表包含如「我發現依賴他人很困難」等題項;而「焦慮」量表包含如「我常擔心我的伴侶不愛我」等題項。
為測量觸覺敏感度,研究者採用了既有的「七種觸摸量表(Seven Touch Scales, STS)」中的題項,其中包含九題觸覺排斥題(例如:「我常常得提醒我的伴侶停止碰我」),以及六題觸覺脅迫題(例如:「我常常觸碰我的伴侶以彰顯我的控制感受」)。光從這兩個例句,你就能感受到關係中觸摸使用的差異。
正如 Ives 等人所預測,逃避型依附分數高的個體更具觸覺排斥,反映出「對親密觸碰的普遍性不適」。具有不安全依附與黑暗三聯特質的女性,會用避免親密觸碰來操弄伴侶。至於男性,則是不論人格特質為何,焦慮型依附都與觸覺脅迫連結,目的在於「尋求保證或保護」。這類男性可能會在嫉妒等情境中採取身體脅迫。
以上結果的重點是:在黑暗三聯特質上得分高的人,會試圖操弄伴侶,不是為了掌控對方(觸覺脅迫),就是為了調節他們允許伴侶親近的程度(觸覺排斥)。依附型在此過程中扮演一角,因此可能不是單靠黑暗三聯特質運作,而是與不安全依附結合時所產生的效果。
這些發現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請記得,這些受試者是大學生,因此他們日後作為浪漫伴侶的人生仍待展開,隨著在關係中累積更多經驗而可能改變。或許,焦慮型依附的人會變得較為安全;逃避型依附的人也能更自在地面對親近。然而,這個過程的演變,仍可能因是否具有作者所稱的「對抗性核心」(黑暗三聯特質)而不同。
無論如何,在投入一段新關係,或嘗試導航你與某個以觸碰施展操弄的對象之既有關係時,這些發現都可視為一種事先提醒。回到你社交圈中那些喜歡觸碰的朋友,Ives 等人的研究也提供了有用的導航工具:光是知道人們在觸覺敏感度上有所差異,就很有幫助。
也許你從未想過,對方之所以排斥你的觸碰,可能僅僅因為他們不喜歡被碰;也許直到讀到這項研究,你才知道「觸覺敏感度」是一回事。對觸碰有反感的人,可能是真的不喜歡被碰;也可能是在調整他們允許你表達溫暖的程度。他們的反應,並不代表他們對你的觸碰有任何情感評價。
同樣重要的是,了解你自己在這個向度上的位置。洞察自己對這個感官通道的舒適程度,有助於你與生活中的人更好地溝通。當有人伸手擁抱你時,你不必顯得冷硬或無情;你可以更有思考地以表達偏好來回應。
總結來說,具有黑暗三聯特質的人,會以你可能未曾意識到的各種方式進行操弄。只要理解觸碰在這個等式中的角色,你就能防止那些操弄阻礙你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