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渴望被需要:探討性吸引力的本質

為什麼我們渴望被需要:探討性吸引力的本質

性往往不只是關於性

  • 對於人類而言,吸引力更多的是關於變得具有吸引力,而不是被另一個人所吸引。
  • 我們渴望的不是其他人,而是其他人的渴望。
  • 我們希望被需要。渴望使我們超越基本需求,為愛情而奮鬥,從而使我們更有人性。

流行音樂與透露人性

在尋求真理、智慧和自我理解時,人們很少會想到流行音樂是尋找的地方。詩人們可能會向我們展示一個“曾經英俊高大的男人” (《荒原》)的陰沉形象,而我們的收音機卻播放著我們將“永遠年輕”的歌曲。哲學告訴我們“認識自己”;流行音樂則說“忘掉自己”。經文斥責我們的微小虛榮 (《傳道書》),而在Billboard Hot 100排行榜上的歌曲中,有九成在讚美它。

流行音樂的歌詞以其空洞聞名,對人類狀況的洞察甚少,但卻清楚地展示了我們的願望和幻象。它們展示了我們認為我們想要的東西——容易得來的錢、廉價的性、名聲、魅力,還有,根據一些當今最流行的歌曲,一種幼稚的浪漫觀念——但很少表達我們的痛苦、掙扎和更深的渴望。

然而,有時候,一首流行歌曲會偶爾出現,並對人類存在的困境說出一些深刻的話。當然,有些歌曲是有意這樣做的——如Kansas的《Dust in the Wind》、Amy Winehouse的《Rehab》、Afroman的《Because I Got High》——而有些歌曲則似乎是偶然間,幾乎是在無意中捕捉到一個洞察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在Cheap Trick 1977年的搖滾聖歌《I Want You to Want Me》中找到。這首歌旋律抓耳,其歌詞過於經典,以至於不需要重複。它是標誌性的,那些從未主動尋找它的人也能耳熟能詳。

欲望與需求的區別

《I Want You to Want Me》的有趣之處不在於其知名度,而在於它比一些最著名的理論家更敏銳地洞察了性欲的本質。對於人類而言,它暗示吸引力更多的是關於變得具有吸引力,而不是被另一個人所吸引。我們的渴望基於我們伴侶或暗戀對象的渴望,他們的興趣(無論是真實的還是僅僅是希望的)激發了我們的興趣。換句話說,我們渴望的不是其他人,而是其他人的渴望。我們希望被需要。

要理解為什麼會這樣,我們首先必須理解一個很少有人觀察到的區別。那就是需求與欲望的區別。作為(坦率地說非常奇怪的)動物,人類有一些基本需求是為了生存。我們需要食物。我們需要住所。我們需要睡眠。我們需要一種延續物種的方法。如果一個人滿足於僅僅滿足這些需求,那麼所有這些需求都可以相對簡單地得到滿足。畢竟,動物們在最低限度的食物、住所和睡眠下找到生存的方法,並且似乎在繁衍後代方面沒有太多困難。

這就是人類欲望進入框架並以戲劇性的方式複雜化事情的地方。因為人類不滿足於僅僅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中沒有人追求僅僅是生存。我們希望繁榮。我們希望食物美味,希望住所寬敞美觀,希望睡眠充足,希望有充裕的休閒時間,希望性不僅僅是為了繁衍,而是為了愛、享受和快樂。我們希望的,比我們需要的要多得多。我們渴望那些使我們成為人類而不僅僅是動物的東西。

這種欲望影響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我們對藝術和文化的更高層次的熱愛到我們更常見的活動,如化妝、理髮和在社區中散步。但是,正如所有人類事物一樣,欲望超越基本動物需求的願望在我們的性慾中表現得最為強烈。正是在性中,需求讓位於欲望,生存的鬥爭得以克服。

即使當我們享用奢華的美餐時,我們仍然在餵養我們的飢餓。當我們住在大型、裝飾華麗的房屋中時,我們仍在保護自己免受自然的危險。休閒的一大樂趣是感覺我們的身體得到了所需的休息。但在性方面,這迫使我們尋找一個伴侶來實現繁衍的生物目的,我們能夠打破動物需求的束縛,實現人類欲望的全部潛力。只有人類的性,廣義上包括將性衝動昇華到藝術和宗教中,才能為欲望而追求欲望,脫離動物的粗暴需求。

想要被需要就是克服動物的自我保護衝動。這是為了他人的渴望而放棄自己的本能。這是為了愛而實現自己完整的人性,而不是出於需求而勉強自己。渴望被渴望是對自己人性的一種認可,也是對另一個人性的認可,這個人同樣有能力渴望而不僅僅是需求。

因此,性從來不僅僅是關於性,而是更深層次的,更親密的,更人性的東西。性是關於我們能夠超越生存而珍視某些東西,愛另一個人而不是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即使“你需要的只有愛”這句話最終像它那麼庸俗一樣虛假——你需要很多東西,但愛不是其中之一——啟發它的欲望卻不虛假。因為這樣的歌曲,就像我們的人性一樣,是由渴望彼此而唱出來的,這比我們需要的任何東西都更為必要。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

客製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