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來襲:工作無意義感能否被消除?

AI來襲:工作無意義感能否被消除?

這真的那麼糟糕嗎?

當 Brad Wang 剛從大學畢業並在科技行業開始他的第一份工作時,他驚嘆於矽谷如何將工作場所的單調轉變為遊戲室、午睡艙和綠樹成蔭的徒步小徑的奢華景象。Wang 先生認為這就像參加了 Jay Gatsby 家中的派對。

但在光鮮亮麗的表面下,卻隱藏著一種空虛感。他從一個軟體工程師的職位跳到另一個,從事一些他認為毫無意義的專案。在 Google 工作的15個月裡,他參與了一個高層決定繼續推進但明知永遠不會上線的計劃。隨後,他在 Facebook 工作了一年多,從事一個主要客戶曾向工程師描述為“無用”的產品。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工作的無意義開始激怒 Wang 先生:“這就像烤了一個馬上要丟進垃圾桶的派。”

無意義工作的傳統

在企業界,打卡上班卻常常自問:“這有什麼意義?”這種現象由來已久。在疫情期間,成千上萬的人加入了 subreddit 頁面 r/antiwork,分享拒絕苦差事的笑話,並在大多數情況下拒絕所有工作。在1990年代,《上班一條蟲》戲仿了企業生活的枯燥,並使這句話出名:“不是我懶惰,而是我根本不在乎。”更早之前,赫爾曼·梅爾維爾的《文書巴特比》講述了一個律師助理——最早的安靜辭職者,他對老闆的每一個要求都回應“我不願意”,直到被逮捕,最終死亡。

企業辦公室及其文書工作有一種將表面上看來不錯的工作——提供不錯的薪水和福利,在氣候控制舒適的環境下進行——變成吸乾靈魂的苦差事的方式。

2013年,已故的激進人類學家 David Graeber 在一篇名為《論垃圾工作的現象》的文章中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思考方式。這位幫助創造佔領華爾街運動標誌性“99%”口號的人的反資本主義論戰迅速傳播,似乎道出了21世紀普遍存在的沮喪情緒。Graeber 先生將其發展成一本更深入探討這一主題的書。

他認為經濟學家 John Maynard Keynes 的每週工作15小時的夢想未能實現,是因為人類發明了數百萬個連從事這些工作的人自己都無法證明其存在合理性的工作。根據荷蘭經濟學家 Robert Dur 和 Max van Lent 的一項研究,富裕國家的四分之一勞動力認為他們的工作可能毫無意義。如果工人們覺得勞動令人沮喪,而工作對社會毫無貢獻,那麼保留這些工作的理由是什麼?

隨著人工智慧快速發展,帶來了工作置換的陰影,這個問題的利害關係變得更加嚴重。高盛的一項最新估計發現,生成式人工智慧最終可能自動化相當於全球約3億全職工作的活動——其中許多是在管理人員和中層管理者等辦公室角色。

人工智慧的影響

當我們想像技術取代人力的未來時,我們往往會想到兩個極端:對企業來說是一種生產力的提升,對於那些將被淘汰的人類來說是一場災難。

然而,存在一種介於這些情景之間的可能性,即人工智慧消除了某些工人自己認為無意義甚至心理上有害的工作。如果是這樣,這些工人會更好嗎?

研究人員討論人工智慧的方式有時聽起來像是人力資源經理在評估充滿活力的暑期實習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很明顯,人工智慧可以做很多事情——模仿莎士比亞,調試代碼;發送電子郵件,閱讀電子郵件——儘管我們尚不清楚它將走多遠,或將帶來什麼後果。

機器人擅長模式識別,這意味著它們在反覆應用相同解決方案於問題方面表現出色:撰寫文案,審閱法律文件,在不同語言之間翻譯。當人類反覆做某件事時,他們的眼睛可能會失焦,他們可能會出錯;而聊天機器人不會感到厭倦。

這些任務往往與 Graeber 先生書中討論的一些工作重疊。他確定了一些無用工作的類別,包括“跑腿的”,即被支付工資以使富人和重要人物看起來更加富有和重要的人;“打手”,即被聘用進入只有因為競爭對手公司創建了類似角色而存在的職位;以及“打勾者”,這些職位顯然是主觀的。一些經濟學家試圖使這一分類更加有用,將其定義為工人自己認為無用的工作,這些工作如果明天消失,對世界沒有實質影響。

“跑腿”自動化的一個明顯候選者是行政助理。IBM 已經允許用戶建立自己的人工智慧助理。在 Gmail 上,作者不再需要自己撰寫回覆,因為自動回覆生成了像“是的,這對我有用”這樣的選項。人工智慧甚至承諾接管個人物流:人工智慧創業公司 Duckbill 使用人工智慧和人類助理的組合,徹底解決了從退貨到購買孩子生日禮物等例行待辦事項——這些工作在“廣告狂人”時代可能會交給前台女孩。

換句話說,當涉及到行政工作時,人工智慧已經到來。這一現實撞擊了45歲的作家 Kelly Eden,她多年間通過撰寫商務電子郵件來補充她的雜誌寫作收入。Eden 女士最可靠的客戶之一是一家巧克力公司的老闆,他支付她每個字50美分來撰寫他的電子郵件。今年,這位巧克力商告訴她,他將開始使用 ChatGPT。Eden 女士痛苦地意識到,她需要一個支持她最充實追求的備用計劃。

電話銷售是人工智慧接管的另一個領域,在 Graeber 先生的評估中,它被認為是“打手”工作,因為工人們通常銷售他們知道顧客並不真正需要的產品。聊天機器人在這方面表現出色,因為它們不在乎這項任務是否充實,或顧客是否暴躁。像 AT&T 這樣的呼叫中心已經使用人工智慧為客服代表編寫通話腳本,這使得一些代表感覺他們在訓練自己的替代品。

軟體工程師的工作可能會陷入“打勾者”的範疇。Wang 先生在撰寫無法上線的代碼時就有這種感覺。在他看來,這些工作的唯一作用就是幫助他的老闆升職。他清楚地意識到,這些工作中很多可以被自動化。

但是,無論這些工作是否提供了存在意義,它們確實提供了穩定的薪水。許多人工智慧可能取代的無意義工作傳統上為需要機會和培訓的人們打開了這些白領領域的門,成為階級流動的催化劑:律師助理、秘書、 助理。經濟學家擔心,當這些工作消失時,取而代之的工作將帶來更低的薪酬、更少的職業上升機會——甚至更少的意義。

“即使我們接受 Graeber 對這些工作的看法,我們仍然應該關注消除它們的問題,”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 Simon Johnson 說道。“這是中產階級的空洞化。”

“物種級身份危機”

隨著人工智慧改進並改變我們的工作場所和經濟體,很難想像勞動市場會變成什麼樣子。但許多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工人可能會找到新角色,這些角色在自動化過程中出現。這是一個老故事:技術在歷史上通過創造就業來抵消失業。馬車被汽車取代,這不僅創造了汽車裝配線上的工作,還創造了汽車銷售和加油站的工作。個人電腦消除了大約350萬個工作,然後創造了一個巨大的行業並刺激了許多其他行業,這些行業在一個世紀前是無法想像的,這也清楚地表明了為什麼 Keynes 在1930年預測的每週工作15小時的目標看起來如此遙不可及。

《連線》創始人之一 Kevin Kelly 撰寫了許多關於技術的書,他對人工智慧對無意義工作的影響持謹慎樂觀態度。他部分相信這一點,因為工人們可能會開始探討關於什麼構成好工作的更深層次問題。

Kelly 先生描述了工作自動化的心理循環。階段1:“機器人/電腦不可能做我做的事情。”階段3:“好吧,它可以做我做的一切,除了當它出問題時需要我,而且這經常發生。”跳到階段5:“呼,那是一份沒有任何人應該做的工作,但我呢?”工人找到了一個新的、更令人振奮的追求,最終回到階段7:“我很高興機器人不可能做我做的事情。”

意識到你的工作可以被技術取代是令人沮喪的。它可以將無意義感變得更加明顯。它也可以促使人們思考他們想從工作中得到什麼,並尋求新的、更令人興奮的追求。

“這可能會使某些事情看起來比以前更無意義,”Kelly 先生說。“這促使人們不斷質疑:‘我為什麼在這裡?我在做什麼?我到底是誰?’”

“這些是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他補充說。“人工智慧促使的物種級身份危機是一件好事。”

一些學者認為,自動化引發的危機可能會引導人們從事更具社會價值的工作。荷蘭歷史學家 Rutger Bregman 在荷蘭發起了一場以“道德雄心”為中心的運動。一群在無意義工作中的白領工人定期見面,互相鼓勵從事更有價值的工作。(這些是模仿 Sheryl Sandberg 的“Lean In”圈子。)還有一個專門支付24名道德雄心勃勃的人員工資的獎學金,以使他們轉入專門對抗煙草行業或推廣可持續肉類的工作。

“我們並不從‘你的激情是什麼?’這個問題開始,”Bregman 先生談到他的道德雄心運動時說。“甘道夫沒有問佛羅多‘你的激情是什麼?’他說,‘這是需要完成的事情。”

在人工智慧時代需要完成的事情可能在短期內更傾向於監督。自動化的工作尤其需要“人工智慧保姆”,麻省理工學院專注於技術和工作的勞動經濟學家 David Autor 說道。公司將雇用人類來編輯人工智慧產生的工作,無論是法律審查還是行銷文案,並監督人工智慧的“幻覺”傾向。有些人將受益,尤其是在勞動分工清晰的工作中——人工智慧處理簡單和重複的專案,而人類則處理更複雜和多變的專案。(例如放射學,人工智慧可以解釋符合預設模式的掃描,而人類需要處理那些不符合機器之前見過的數十個模式的掃描。)

但在許多其他情況下,人類將最終在人工智慧產生的海量內容中機械地搜索錯誤。這會有助於緩解無意義感嗎?監督苦差事並不比親自做它更有前途,正如 Autor 先生所說:“如果人工智慧做了工作,而人們監督人工智慧,他們會感到無聊。”

一些最有可能被人工智慧吞噬的工作是那些以人類同情和連接為基礎的工作,Autor 先生說。那是因為機器不會因為偽裝同情而感到疲倦。它們可以吸收無限的客戶辱罵。

新創建的人類角色將失去這種情感上的困難——但也會失去隨之而來的喜悅。社會學家 Allison Pugh 研究了技術對同情職業(如治療或牧師)的影響,並得出結論,“連接性勞動”已經被技術的逐步推出所降級。例如,雜貨店店員發現,隨著自動結賬系統進入他們的商店,他們失去了與顧客進行有意義對話的機會——他們知道經理不重視這些——現在他們主要面對的是對自助結賬感到惱火的顧客。這部分是為什麼 Pugh 女士擔心由人工智慧創造的新工作將比我們今天任何的工作都更無意義。

即使是像 Kelly 先生這樣的技術樂觀主義者也認為,無意義工作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畢竟,根據 Graeber 先生的定義,無意義是由工人自己決定的。

即使超出 Graeber 先生所描述的無用工作範疇,仍有許多人對自己的工作抱有矛盾的態度。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年頭打卡上班做同樣的事情,他們可能會開始感到沮喪:對於作為大系統中的小齒輪,對於聽命於不合理的命令,對於單調。這些不滿情緒可能會在他們跳到新角色時出現,而機器人的循環會繼續向前推進,接管一些人類職責,同時創造新任務給那些監督機器人的人。

有些人會尋找新角色;有些人可能會組織他們的工作場所,試圖改造他們認為最令人不滿的工作部分,並在提升同事中找到意義。有些人會尋找更廣泛的經濟解決方案來解決工作問題。例如,Graeber 先生將全民基本收入視為一種答案;OpenAI 的 Sam Altman 也是保證收入實驗的支持者。

換句話說,人工智慧放大並複雜化了與勞動糾纏在一起的社會問題,但並不是一種重置或萬能藥——儘管技術將改變工作,但它無法取代人們對工作的複雜感受。

Wang 先生說,他確信這一點在矽谷也會成立。他預測,自動化無意義工作將使工程師們變得更加創意,尋找他們的升職途徑。“這些工作依靠銷售願景而存在,”他說。“我擔心這是一個你無法自動化的問題。”

資料來源
返回網誌

語時禮盒